2022年河南教育十项重点工作!
来源: 商水县教体局 时间: 2022-01-31 09:58:00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1月22日,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宋争辉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刁玉华主持会议。
省纪委监委驻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组长,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高校纪工委书记一级巡视员朱俊峰传达霍金花副省长关于教育工作的批示。
霍金花在批示中指出,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全省教育系统要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持续做好“双减”工作。
要完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实施好高职学校“双高工程”,推进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普渗透融通,推动职教高地建设开好局、起好步。要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双一流”建设和创建工作,系统推进全省高校布局、学科学院和专业设置优化调整,推动高校全面深化改革,提升高校创新源头供给能力。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创新推进教育对外开放。要全力做好民生实事,服务技能河南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等化发展。
要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健全校园安全防控长效机制,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灾后重建工作,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希望全省教育工作者凝心聚力,砥砺奋进,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两个确保”贡献教育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上,宋争辉从七个方面系统回顾总结了2021年我省教育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从国际、国内、省内、内在规律和民生期盼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全省教育系统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形势、新任务,并对今年的教育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部署,明确了十项重点工作,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




01
2021年教育工作成绩单
河南教育未来发展“四梁八柱”已基本形成,发展战略更加清晰,教育生态更加优化。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扛过了大疫大考,经受了大风大浪,交出了满意答卷。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列为“十大战略”之首。”宋争辉说,可以说河南教育未来发展的“四梁八柱”已基本形成,发展战略更加清晰,教育生态更加优化。
一是立德树人成效显著。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成功举办“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系列活动,开展“最美大学生”评选等活动,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级证书制度,全国第一个新型足球学校落户河南,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美育浸润行动,依法治教扎实推进。
二是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71所,圆满完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任务,普通高中顺利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通过教育部中期考核。推动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匹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3.13%,“双一流”建设持续发力,郑州大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并获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2.0计划培养基地;河南大学实现国家科技三大奖项全覆盖。启动“双一流”创建工程,遴选7所高校11个学科予以重点支持。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扎实推进。
三是教育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加快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稳步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高校“书院制”“员额制”改革,启动本科高校全面深化改革试点,确定了2022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中招考试制度改革。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河南省教育督导条例》,教育督导地方立法取得历史性突破。基本完成全省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任务。中外人文交流新增海外孔子课堂11所。
四是教育民生有效改善。建立健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双减”各项部署,截至去年底,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注销关停,线下压减90.19%,学科类培训机构“营改非”、资金监管和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持续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全年资助学生1578.3万人次。截至去年9月1日,共有55.3万毕业生实现就业。落实“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方案。组织了我省史上最大规模高考、最高难度研考。调整完善专升本政策,完成国家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累计扩招15.6万人。
五是教育保障坚强有力。财政教育支出完成1927.1亿元,实现了来之不易的增长。制定了高校“一校一策”化债方案。发行专项债券17.8亿元。开展师德主题教育和“教育世家”“大美学工”评选等系列活动,6个团队获“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重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继续实施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启动乡村首席教师岗位计划,招聘特岗教师1.8万名。落实“一补两贴”等惠师政策,新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7587套、改建4099套。开展3轮次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督导督办。开工建设教育领域灾后重建项目3654个。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中小学百兆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本科高校智慧教学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扎实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六是服务发展成效显著。全省高校深度参与嵩山、神农种业、黄河等省实验室建设。高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6项、资助经费3.61亿元,均占全省96%以上;5人入选中原学者、18人入选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国家科技奖励8项。启动首批河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工作。实施高校品牌智库建设工程。
七是党的领导全面加强。推动成立省委教育工委,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机构组织体系更加完善,工作机制更加健全。认真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配合省委组织部选派民办高校党委书记26名、覆盖率达92.3%,中小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扎实做好省委巡视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制度56项;深入开展教育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
2021年,教育信访、驻村帮扶、老干部、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教育援疆扎实推进,成为我省对口援疆品牌。特别是教育宣传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教育厅融媒体建设持续在全国领跑,微信平台在教育部每月发布的排行榜中,始终排名第一,先后推出43次全国、全省正能量热搜,河南教育形象和国内国际影响持续提升。
02
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形势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积极应变
“当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宏观政策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宋争辉说,我们要增强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积极应变,切实增强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
第一,从全球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愈发凸显。每一个河南教育人,都要有担当意识,时刻把“国之大者”“省之要者”放在心中,深刻认识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地位,下好教育优先发展的先手棋,为实现“两个确保”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从国内看,区域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昨天的教育成就了今天的生产力,今天的教育必将塑造明天的创造力;谁抓教育更主动,谁就更容易集聚创新资源,谁就能抢占发展制高点。
第三,从省内看,国家创新高地建设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我省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存在一些短板,学校布局、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对接不够紧密,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偏低。教育如何更好支撑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更好服务实施“十大战略”、实现“两个确保”,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
第四,从内在规律看,我省正处于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教育发展呈现出如下阶段性特征:一是教育形态发生深刻变化。二是教育结构面临深度调整。三是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我们必须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结构,完善教育体系,加快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
第五,从民生上看,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成为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进入新发展阶段,“有学上”的问题解决了,“上好学”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尤其是面对新冠疫情的反复,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好教育教学,保障师生人身安全,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妥善应对。
03
2022年教育工作方法论
讲政治、振精神、强责任、抓落实
一是提升站位,做到凡事讲政治。全省教育系统要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标对表,切实把党中央方针政策转化为我们推进工作的思路、开展工作的举措、检查工作的标准,确保贯彻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二是振奋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全省教育系统要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质提速。要加强专业化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专业化水平。
三是务求实效,结果导向树标杆。全省教育系统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切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四是守牢底线,防范化解风险点。今年是政治大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全省教育系统要强化底线思维,强化主动排雷、精准拆弹意识,要切实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努力把校园建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五是强化责任,全面提升执行力。全省教育系统要以“13710”工作制度为抓手,持续提升大抓落实、狠抓落实、快抓落实的本领。各地要配齐建强督导队伍,创新督导方式,推动教育督导“长牙齿”。
会上,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宋争辉部署2022年教育十项重点工作。
宋争辉指出,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们党经过百年奋斗,将要开启新的历史征程。同时,经过过去一年的酝酿、谋划,河南教育也将进入发展关键之年。
今年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疫情防控、事业发展和安全稳定,聚焦基础教育促优质、职业教育建高地、高等教育起高峰,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服务实施“十大战略”、实现“两个确保”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十项重点工作
01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工作鲜明政治属性的集中体现。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着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要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重点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持续实施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势,加强研究阐释工作,引导广大师生持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认识。组织开展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行动,开展好“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青春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始终凝聚和团结在党的旗帜下。
要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发挥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效应,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培育遴选和推广一批优秀教学成果,启动建设一批教学改革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健全教会、勤练、常赛、常展的体育美育教学模式,深入开展每天两个“大课间”活动,把校园足球的“河南现象”擦得更亮;构建各学段有机衔接、课内课外深度融合的美育工作体系,普及面向全体学生的美育实践活动,指导郑州市办好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研究制定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标准,开展劳动教育基地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要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办好家庭教育至关重要。要认真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切实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老师不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的职责,还要为孩子们成长释疑解惑、指点迷津。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对学生心理问题及时发现、疏导和干预。教育部门要会同民政、妇联等部门,推动社会各方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
02
以能力作风大提升加快教育强省建设
省委决定今年在全省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就是要进一步把全省上下的思想统一起来、动力激发出来,在学干结合中练就过硬本领,不断提高建设现代化河南的能力和水平。年前我们已经召开了动员部署会,出台了活动方案。全省教育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取得丰硕成果。
要明确目标任务。围绕实施“十大战略”、实现“两个确保”,紧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强化“答卷意识”、克服“本领恐慌”。要把提升政治能力作为第一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决不能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要提升专业能力,加强专业化培训、实践锻炼和标准化建设,切实提高工作质量。要提升改革创新能力,善于用改革的思维、方法、举措,解决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难题。要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做到有患必查、有患必除,实现“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的“三零”目标,维护安全稳定大局。要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要坚持问题导向。要切实把握好查摆问题环节,按照实施方案提出的“四对照四围绕”要求,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在政治方向、理想信念、改革创新、推动发展的实效中找出能力短板、作风差距和发展弱项,把“当下治”和“长久立”结合起来,边查边改、立行立改。
要抓好组织实施。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起主体责任,加强统筹谋划,把提升能力、锤炼作风与落实省委部署相结合,与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相结合。坚持以上率下、身体力行,健全完善能力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以扎实的活动成效、过硬的能力作风,支撑和保障全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03
推动高等教育起高峰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一个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河南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两个确保”,建设现代化河南,离不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十大战略”特别是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高校更是责无旁贷、首担其责。
要加快“双一流”建设和创建工作。去年,分别制定了进一步支持郑大、河大“双一流”建设的意见,力度很大,分别安排50亿、25亿支持两校建设,下一步,我们要加大落实力度,力争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实现晋位升级。同时,我们启动了“双一流”创建工程,遴选了河南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的11个学科,安排专项资金进行重点支持。各创建高校要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强化高端人才引进、高端平台建设、高端成果产出,力争2-3个高校、若干学科进入国家第三轮“双一流”建设行列。
要大力推进“三个调整优化”。这是省委和楼书记高度重视、多次研究推动的重要事项,我们要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高质量落实落细。年前,教育厅制定了推动高校布局结构、学科学院、本专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等4个文件,省科创委已研究通过,省委省政府审议后即将印发。下一步,我们要抓好落实,进一步完善高校区域布局,筹建一批新型研究型理工大学和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做强做优理工科院校,填补本科高校科类和区域布局空白;各高校要加快学科学院重构,扩大学科优先权和学院自主权,全力构筑学科高峰,做大做强优势学院,着力打造“学院、学科研究院、产业研究院”共同体;认真落实本科、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调整意见,坚持“撤、增、锻、塑”并举,构建定位准确、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本专科高校专业结构,切实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要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提质增能、战略支撑、产业对接、团队引育、协同发展五大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一批高层次科研平台,夯实基础研究主阵地。继续实施高校重点科研项目和基础研究专项计划,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持续实施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支持计划,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深入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四大工程,加快建设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河南高校智库体系。
要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新时代高等教育育人质量工程,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专项行动,加强课堂建设管理和改革创新,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加强本科专业建设质量检测,发布本科专业建设评价分析报告。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卓越人才,立项建设一批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省级特色行业学院。深入推进“四新”建设,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紧缺人才和关键领域涉外人才。举办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好2022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审。
04
加快职业教育建高地
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职教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下周,省委、省政府将召开全省职教大会,认真落实中央精神,以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为抓手,重点解决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要凝练特色凸显发展优势。目前,全省共有6所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54所省级高职“双高工程”建设学校,数量多、体量大,但整体特色不够明显、优势不够突出。全省职业院校要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办学经验,结合自身专业优势,通过前瞻性布局、集群化发展、开放式合作,实现差异错位发展,避免“大而全”、做强“精而专”,集中打造各具特色的专业群,进一步凸显优势、形成拳头,力争我省也能办出一批特色突出的职业院校,办出1-2所世界顶尖的职业院校。
要优化结构提升服务能力。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是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短板。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制定了《职业院校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调整优化方案》《现代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实施意见》等。各地各学校要认真抓好落实,实施好专业结构优化“五大计划”、专业体系完善“三项行动”、专业动态调整“四个机制”,抓好职业教育结构优化“六个一批”工程,切实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要完善体系强化产教融合。深入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切实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推进国家和我省“双高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开设职业本科专业,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持续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推进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组建20个省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探索独立法人实体化运作模式,切实发挥好发布人才需求预测研究报告、提出专业布局调整政策建议、承接专业赛事活动及教师培养培训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要强化培训助推技能社会建设。深入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加快建设一支梯队发展、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落实职业院校育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优质职业学校年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2倍以上,力争完成各类职业培训110万人、取得证书80万人,助力技能河南、人才强省建设。
05
促进基础教育更加优质均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努力把基础教育越办越好。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全面普及、基本均衡方面取得明显进步,但城乡、区域、校际教育资源分布仍不均衡,人民群众对优质基础教育的期盼更加强烈。因此,我们必须把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大力促进基础教育更加优质、更加均衡发展。
要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聚焦“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着力补齐普惠资源短板,完善普惠保障机制,启动县域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全面提升保教质量,建立健全“幼小衔接”机制。特别是要抓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这一省委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确保完成新建公办幼儿园200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00所,新增公办学位9万个。
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遴选一批先行创建县(市、区),探索经验、示范引领。积极推动城乡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促进教育资源配置与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人口流动相适应。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和“公民同招”,探索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多校划片。深入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建设,持续推进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
去年省里出台了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年底前全省要培育创建不少于100个省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各地各校要切实用好这一政策,将集团化办学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回应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采取名校带弱校、城区校带乡村校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优质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要加快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实施“双新”课程提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四个工程”。加快推动国家和我省普通高中改造计划、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等重大项目,持续推进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行动,为高考综合改革选课走班创造条件。全面加强县域高中建设,整体提升县中办学水平,促进县中与城区高中协调发展。
06
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
没有党建工作高质量,就不可能有事业发展高质量。全省教育系统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分类指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
要健全高校领导体制机制。认真落实第27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责权范围、实现形式,强化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持续打造高校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工作品牌,分类开展组织部长、中青年干部等系列培训,注重培训效果,继续加大干部双向挂职和交流任职力度。
要强化高校基层组织建设。深入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措施》,纵深推进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组织开展省级“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三级联创活动,打造基层党建工作品牌。以省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双带头人”培养选拔、考核评价、人才储备长效机制,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
要加强中小学和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抓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意见的贯彻落实,制定《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指导员工作职责》,开展第四批“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示范校”、首批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创建活动。今年要加快实现民办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民办学校得到贯彻执行。加强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提升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要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召开2022年全省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持之以恒坚持严的主基调,压实管党治校政治责任。认真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精神,严格执行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压实压紧责任链条。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整治教育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走深走实,不断增强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深入落实《关于全省教育系统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以案促改的实施意见》,构建一体推进“三不”同向发力的有效机制,打造风清气正的教育发展环境。
07
强化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
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涉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事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底色,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要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成立省教材委员会,严格履行教材政治把关责任。完善“三全育人”落实机制,“一校一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实施“大思政课”建设方案,持续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思政课,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若干举措》。实施思政工作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大提升”活动,建设一批思政名师工作室,打造一批思政优质示范课,形成一批思政精品案例库,加快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思政工作品牌。
要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综合研判、应急处置、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
08
深化教育改革开放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年前举行的第六次省部会商会上,怀进鹏部长对河南寄予厚望,期望河南能够成为全国教育改革与实践的重镇,期望能有更多的探索放在河南来做,期望河南教育事业能干出一番新天地。我们要抢抓这个难得的机遇,坚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各项重点改革任务,坚决破除阻碍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稳步推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去年,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我省今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5年第一批学生参加新高考。目前,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仍不完善,普通高中大班额依然存在,教师队伍仍然达不到走班教学的需求。有些省辖市高中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开弓没有回头箭”,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快补齐教室、教师等短板,完善办学、办考条件,为启动改革奠定基础。同时,要巩固义务教育“公民同招”改革成果,深入落实公办民办普通高中同步招生。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健全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切实扛牢为党为国科学选才的政治责任。
加快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各地要按照在校生规模控制在5%以内的要求,确保9月1日前完成任务。这项工作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义务教育是国家事权和国家责任,依法由国家举办。目前我省仍有不少县市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过大,距离中央要求还有不小差距。要强化举办义务教育主体责任,加快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切实增加公办义务教育资源供给,确保掌握义务教育办学主导权。
推动高校全面深化改革。今年是试点改革年,试点高校要强化责任担当,结合学校发展定位进行积极探索,完善大学治理体系,规范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边界;推动实施“书院制”“大部制”“院办校”“职员制”等改革,重构管理部门组织框架,探索学科学院(学科研究院)在大学体制内的法人治理模式;深化科研制度改革,优化外事审批程序,确保人、财、物、政策等优先服务于一线教学科研人员。教育厅将持续做好指导服务工作,定期组织开展调研督导,支持试点高校在实践中探索路子,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切实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扎实推动省直部门院校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部署,根据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总体意见,按照统筹规划、科学整合、整体移交、平稳有序,对省直部门所属学校管理体制进行重塑性改革,进一步理顺学校管理体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深入落实《河南省教育对外开放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工程,积极引进国外高水平大学在豫合作办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境外办学机构,打造“仲景学院”“大禹学院”等境外办学品牌。推动双向留学稳步开展,建强“留学河南”品牌;强化与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与合作。
09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要持续打好“双减”攻坚落实战。各地要继续把“双减”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完善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政策体系,着力解决“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建立校外培训执法队伍,开展“校外培训治理攻坚年”活动,坚持集中整治和专项巡查相结合,联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校外违规培训行为,坚决做好防反弹、防变异工作。探索以“双减”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机制,以“双减”推动“双提”(教学质量提升、师资水平提升)、“双改”(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双考”(中考改革、高考改革)、“双评”(教学质量评价、育人质量评价),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要做好特殊群体入学工作。健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政策,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继续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工作,确保应入进入。健全特殊教育体系,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努力让每个残疾儿童都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要做好招生就业及学生资助等工作。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办考模式,切实做好组考防疫工作。今年高校毕业生将突破80万,较上年增加近10万人,总量和增量都达历史新高。要切实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搭建就业双选平台,精准帮扶低保家庭、身体残疾毕业生等特殊困难群体,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学生资助政策的有效衔接,精准落实各类资助资金,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10
强化教育保障工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办教育也是如此,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化保障是基础。
要强化教育经费保障。推动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教育投入挂钩、会商、通报、约谈等制度,确保“两个只增不减”落到实处。积极筹措资金,为中小学灾后重建提供物质保障。启动实施高校债务化解工作,今年起每年投入不低于2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引导省属本科高校力争在三年内解决存量债务问题。落实“项目为王”,强化绩效管理,加强资金监管,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持续组织师德主题教育、“出彩河南人”最美教师宣传等活动。启动实施“强师计划”,深化师范教育改革,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深入实施“国培”“省培”“特岗”等计划,扩大公费师范生培养规模,加强农村紧缺薄弱学科教师补充力度,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攀升体系建设计划,培育认定中原名师50名、省级名师1200名、省级骨干教师7000名。高校要在人才的引、育、留、用等方面加大力度,灵活运用揭榜挂帅、以才引才等方式吸引聚集两院院士等“高精尖”人才和团队,为高等教育起高峰奠定人才之基。要健全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切实做好教师减负工作,持续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
要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入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意见》,以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实施教育专网建设、政务一体化平台建设、5G应用创新等八大工程。深化“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与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双减”等工作也要用好信息化手段,切实发挥好信息化建设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要强化依法治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组织师生开展法治教育宣传周和“学宪法 讲宪法”等系列活动,加强教育法修正案、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举办全省中小学法治教育观摩会和高校法治教育现场会,认真落实教育系统“八五”普法规划,加强高校章程建设,推动教育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发挥好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办事机构要主动加强研究谋划,提出好的议题建议,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体系,凝聚起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扎实做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一是强化应急指挥体系,明确责任领导、充实人员力量,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二是研判疫情形势,加强联防联控,开展应急演练,备足防疫物资,确保防控体系扁平化、快节奏、高效率。三是加强留校学生管理,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禁止无关人员入校,最大限度减少线下接触频率,降低疫情传染风险。四是及早谋划2022年春季开学工作,审慎确定开学时间,错峰返校,做好线上教学预案。五是开学后要严防“疫后综合征”,做好疫后心理疏导和困难帮扶工作,确保每个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省教育厅领导班子成员,二级巡视员,驻厅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副总督学,厅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同志,驻郑厅直属单位(学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同志,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相关科室主要负责同志;各高校领导班子成员,相关处室主要负责同志等在各分会场参加会议。会上,郑州市教育局、安阳市教育局、周口市教育体育局、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郑州西亚斯学院等8家单位作交流发言。



责任编辑:商水县管理员